海通证券,风暴空前

Connor bitop交易所 2024-05-15 53 0

海通证券的高管们正在经历职业生涯最艰难的时刻。

但即便背负着净利润浮亏3.11亿元,大幅下滑105.99%的重担,海通证券依然在4月12日上午如期召开了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。

这是海通证券进入本世纪以来,首次录得净利润亏损。如果计算归属母公司股东口径,海通证券2023年全年扣非归母净利润虽然是个正值,但2.7亿元这个数字,依然是2007年IPO以来最低。

而就在2021年,海通证券净利润还高达137亿元,扣非归母净利润依然有124亿元。到了2023年,业绩已经不及当年的零头。

两年之间,百亿级的利润降幅,是什么概念?要知道,就2023年财报数据看,中金公司加上申万宏源两家券商,扣非归母净利润之和,不过106亿元。

券商的自营业务就是利用自有资金投资债券、股票、基金等资产,自担风险,自享收益。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,自营业务已经成为不少券商最重要的利润贡献部门。但反观海通证券,其交易及机构业务已经连续两年营收是负数。2023年营业收入-29.24亿元,而且还有25.66亿元的营业成本。

投行业务是海通证券的优势领域。特别是IPO业务,2023年成绩不错。就募资金额排名,当年海通证券A股IPO承销22家,累计规模466.15亿元。这是全市场排名第二的好成绩,虽不及中信证券的500.33亿元,但比排名第三的中信建投的394.02亿元也高出不少。

科创板IPO的优势更突出。2023年海通证券完成的22家A股IPO中,有10家是在科创板上市的,募资总额379.70亿元,全市场排名第一,比第二名的中金公司募资总金额多出164.61亿元。

但这样的业绩也是有代价的。其科创板业务的优势的另一个侧面,是海通证券在的投行业务领域相对较高的风险偏好,敢为敢做。这可以带来更高的收益和更多的项目,但也多次触及了监管红线。

仅上交所,就在2023年6月、2024年1月两次针对海通证券发布监管函。2023年6月的监管函件明确提出,海通证券的惠强新材、明峰医疗、治臻股份三个项目,保荐核查工作履职尽责不到位。

2024年1月的监管函,更是直接点名海通证券投行核心人物姜诚君及海通证券内核、质控两位负责人。不仅给予上述三位人员监管警示,还明确要求“海通证券主要负责人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到本所接受监管谈话”。

保代更是被频频点名。仅2024年1月,海通证券就先后有陈城、景炀、晏璎、谢丹四位保代被深、沪交易所通报批评。在监管“长牙带刺”的大环境下,投行业务增长更加不易。但更大的压力,来自IPO数量的压缩。

2023年“827新政”后,“合理把握IPO、再融资节奏”“阶段性收紧IPO节奏”成为主流。2024年初,监管“特急”调研券商IPO承销保荐项目费用,投行降费的讨论更是甚嚣尘上。春节前,证监会“换帅”,IPO审核进一步收紧——截至4月12日,A股新发IPO仅34家,去年同期是86家。

这意味着,券商不少“储备项目”可能到不了IPO这一步。

当然,作为老牌头部券商,海通证券36年的历史,几乎与中国证券市场同龄。无疑,海通证券作为市场的“幸存者”,过去已经成功穿越过几轮周期。但这次风暴,可能是空前的。

海通证券,风暴空前

“高、精、尖”人才组成的专业团队为企业提供财务咨询、内控制度建立及完善、企业管理咨询、税务咨询、投资咨询、财务人事外包、专业培训等综合性的服务。

评论